查看原文
其他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团队冯光雪教授、秦安军教授合作《ACS Nano》:一种通用的阳离子化分子工程策略用于光动力治疗细菌感染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2-09-26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年来,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迅速增长,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安全。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生素耐药菌株和超级细菌的出现导致了许多常规抗菌药物的失败。光动力治疗(PDT)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几乎不受到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菌治疗方式,但仍然受到聚集态和低氧微环境中活性氧(ROS)生成受损的限制。最近,具有自由基型活性氧产生能力的I型聚集诱导发光(AIE)光敏剂同时克服了上述问题,成为乏氧PDT中高效光敏剂的强有力的候选。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报道用于抗菌感染应用的I型光敏剂,并且也缺乏开发I型光敏剂的通用策略。


近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冯光雪教授、秦安军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通用的阳离子化分子工程策略用于PDT治疗细菌感染。该策略可以放大ROS,尤其是I型ROS的产生,同时引入了对病原体广谱的结合能力,有望成为设计高效的I型光敏剂,尤其是用于抗菌治疗的I型光敏剂的通用策略(图1)。


图1. 阳离子化分子工程策略用于光动力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示意图


作者设计合成了AIE光敏剂TBZPy,CTBZPy并进一步通过吡啶阳离子化得到对应的阳离子化产物TBZPyI和CTBZPyI(图2)。阳离子化引入了具有更强电子接受能力的新受体(甲基吡啶鎓基团),从而以更好的HOMO-LUMO分离实现更低的ΔEST,促进更有效的ISC过程。此外,引入阳离子受体还增加了分子内ICT效应,增强了电荷的分离和转移能力,极大地促进了I型ROS的产生。实验和理论模拟结果均表明,阳离子化可以显著提高AIE光敏剂的ROS产生效率,尤其是HO的生成(图3)。此外,阳离子化还为这些AIE光敏剂提供了广谱的细菌结合能力,甚至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这种超级细菌也是如此(图4)。CTBZPyI卓越的抗菌性能也在体外抗菌实验(图4)及MRSA感染伤口的体内PDT实验(图5)中得到证实。该工作以“Cationization-Enhanced Type I and Type-II ROS Generation for Photodynamic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 

 

图2. TBZPy, CTBZPy, TBZPyI, CTBZPyI的分子结构式。

 

图3. 光敏剂活性氧产生效率及类型检测。

 

图4. CTBZPyI病原体靶向性及体外抗菌结果。

 

图5. CTBZPyI体内光动力治疗结果。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1206


相关进展

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一石四鸟”的离子工程策略构筑多功能核壳有机硅纳米粒子用于智能诊疗一体化

唐本忠院士团队《Macromolecules》:基于新型多组分聚合实现四元杂环聚合物的多样性导向合成

秦安军教授、马东阁教授和唐本忠院士《ACS Mater. Lett.》:通过合理的AIE分子异构化工程提升非掺杂蓝光OLED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和赵征教授 Angew综述:妙用分子运动构建高效光热/光声材料

唐本忠院士/冯海涛教授 ACS Nano: 手性AIEgen可视化对映异构体识别与拆分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等团队《ACS Nano》封面:利用蛋白笼包裹AIE聚集体的光强化策略在膀胱癌中实现铂类化疗药物增敏235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和武大谢国华教授Angew: AIEgen实现溶液法制备外量子效率接近15%的近红外OLED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大王建国教授团队《ACS Nano》:受体平面化和供体旋转策略构建近红外发光I型癌症光诊疗试剂

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基于NIR-II AIEgen的多模态诊疗系统用于光热协同免疫抗肿瘤治疗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Small Methods:原位电纺AIE纳米纤维用于创伤急救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团队《Nat. Commun.》: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荧光手术导航大动物临床前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dv. Sci.:一锅法制备金属多酚网络包裹的AIE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深圳大学韩婷助理教授等《Adv. Sci.》:无金属催化的活化炔聚合在聚合物损伤自检测中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